交待一番赵云、糜芳后,八仙山,却是刘凡不想回,却又不得不回的地方。
偷偷摸摸带着典韦,进到自家院中,忙向屋中走去。
“主人,回来啦!”大、小双一喊,顿时吓了刘凡一跳。
用手指竖在嘴边,“嘘,”做了个禁囗的手势。
“别喊!去给我端点吃的来。”刘凡说道。
脚步声响起,刘凡坐在椅子上,“放在桌上吧!”
“是,奴婢遵命!”
“卧槽,声音不对!”刘凡一抬头,哪不是蔡琰和糜贞,还能有谁?而大、小双,则双手绞着手绢,站在二个美人身后。
“哟,大才子回来了!”糜贞笑道。
“来,来,请用膳!”
“哎呀,我这不是怕吵着琰儿、贞儿,你俩吗?
是为兄错了,认罚,认罚,”
而典韦,大个子捧了一个大骨头,抓了一叠饼,一溜烟跨出了院门。
“这就对了嘛,认罚嘛,就给我姐妹做一首曲子,便饶过你。”糜贞叉着腰,大咧咧说道。
“好,”刘凡站起身,度了几步。
“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,
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改变。
……
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,
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!”
曲终,几个美女竟似听得痴了!
……
在八仙山书院、匠作营、保障营等各处逛了逛,顺便也提了些见议。便来到山脚下,田豫屯田处。
蔬菜、水果长势很好。而最吃惊的,红薯竟然总产量达到了一千四百多万斤;马铃薯(土豆),总产量也达到了一千多万斤;玉米、南瓜、冬瓜的总产量也是一千多万斤。……
接到田豫汇报,刘凡大喜。高兴道:“全是国让屯田有功啊!大汉不会忘记,大汉子民不会忘记你!”
田豫一抱拳道:“全是大人指导得力,卑职才稍有点成就!”
“国让啊,你就指挥下得了,很多事让下属去做,你可别累坏了,多注意休息。”
“卑职谨遵大人吩咐!”田豫大声道。
安稳、平静的日子没过几天。这天,刘凡和蔡邕、顾雍正在商谈北地边郡发展大计。
“报,锦衣卫指挥使张瑶,求见大人!”
“卧槽,当官了,给我倒正规起来了。啥时你张瑶不是想来就来,想走就走的!”
“快传进来,”
张瑶笑着走了进了,“参见凡哥,”
“说吧,啥事?”
“锦衣卫在冀州已查到一个叫华佗的老头,在冀州城外替人治病。”张瑶道。
“快派人去请!”刘凡忙道。“算了,还是我自己亲自跑一趟吧,这个倔老头,可不是哪么好请的。”
华佗,字元化,是东汉末期著名医学家,与董奉、张仲景并称“建安三大神医”。可惜因不服曹操征召,被下狱而死,医术从此断绝。可叹、可惜矣。
告别了蔡邕等人,带上典韦、张瑶及十名锦衣卫高手。一行十余人,往冀州策马而去。
这时的冀州刺史,还应该是皇甫嵩吧!有机会,当得拜见下这位东汉的军神。
……
在一个小村庄里,锦衣卫带路,终于见到了华佗。穿一身褐色长袍,身长七尺许,挺精干的一个中年大叔。
在小院里,还有十多个村民在等候着治病。锦衣卫正欲上前,都被刘凡一把拉住,众人都静静站在人群后。
十多个人一下进入院中,小院顿时显得拥挤。唤作华佗的医生,只略微瞟了眼刘凡等人,便专心看起病来。
……
渐渐地,时近黄昏,村民们散了。院中只留下了华佗和刘凡一行人。
“如为看病而来,就上前来;若是别的事,就请回吧,恕不远送了。”华佗冷冷说道。
“在下幽州刘凡,来到此村,只为一哭、一笑耳!神医欲听乎?”
“医者,见惯了太多生死,又有何不敢听的,客人可莫小瞧草民也!”
“哈、哈、哈,”刘凡道。“凡就先一哭耳。”
“北方边郡遭遇蝗灾、干旱,无数人死于瘟疫病害,我为千万百姓而哭;
黄巾叛乱,波及八州二十八郡,军民死伤数百万,我为大汉子民而哭;
乱象已现,无数军阀割据一方,相互攻伐,我为后来死伤的无数冤魂而哭。
长歌当哭,哭亦是笑。”
刘凡上前几步,直视华佗,我笑,
“我笑疾恶如仇,侠肝义胆的神医,凭一己之力,又能救几多百姓?
我笑耿直忠介,救死扶伤的神医,仅因自己的固步自封,使医术断绝传承。
我笑被称为白衣天使的神医,因传承断绝,致后世千万人痛苦哀嚎而冷漠无视。
我笑……”
华佗简直呆住了,当一顶大帽子扣下来,再挑上几千万大汉百姓的命运,岂能不汗颜。
“是草民莽撞了,多有得罪,请进屋叙话吧。”
刘凡随华佗进屋,典韦、张瑶等人则守在屋外。
“客人远来,究竟所为何事?”
“欲借神医笔墨,画一图耳!”
凭着记忆,刘凡画出一张男性***,在相应位置,标出了肝、脾、胃、心脏等。
华佗大惊,深施一礼,不意竟是同道中人也!
“神医错矣,凡一俗人,偶会点小术,岂敢班门弄斧。
幽州医馆,已待神医多时矣。望神医开馆授徒,造福天下百姓。
不求万世流芳,只为传承不绝也!”
华佗叹道:“草民感公子之言,敢不效命也,为天下苍生,草民就随公子去幽州!”
……
终于说动了华佗,张瑶一行人草草准备了饭食,就在小院住下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