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昌叔却一把推开应文华,激动说道:“我但凡有别的办法,至于如此吗?
我今年都81了,现在却舍下这张老脸,来开口求一个不认识小孩。就是希望我孙子能有个好前程,他是我们家唯一的希望了……”
接着,昌叔更是直接老泪纵横的对应俊恳求道:“我孙子读书很好的,考上江南大学都很有希望。
应老板您也是大学生,应该能体会这种心情。一点学费对您来说不算什么,您就发发善心,帮帮我们家吧。
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,往前数上几辈都是亲戚。您帮了我们,我们家一辈子念你的好。”
这是把应俊架在火上烤啊……
这样的情况下,应俊真的不答应也得答应了。
再闹下去,鬼知道这个激动的昌叔会做出什么激烈的举动。
这位年纪都这么大了,万一出点什么事,那真是没法交代了。
其实应俊很能理解这种交不起学费的心情,曾经的应俊就是这种情况。
别说是自己村的人,就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人,只要是真有困难,应俊也愿意去帮忙。
古人云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嘛。”
这位昌叔要是私下里老找应俊帮忙,这件事就简单了。
但现在这种公开场合,情况实在就有点尴尬了,这个口子不能乱开啊。
所以应俊缓缓的说道:“村里人有困难,只要我力所能及的,自然应该帮忙。老爷子您别激动,您孙子的忙我帮定了。
但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,是一点点辛苦赚回来的。所以具体要怎么帮,还是要商议个章程出来。
反正您孙子要上大学,还有半年多的时间,所以这事不着急。”
昌叔闻言,激动握住应俊的手道:“谢谢,实在太谢谢了。应老板真是好人,我们家一辈子记你的好。我让我孙子大学毕业了给您打工报答您。”
应文华见状,连忙再次上前来安抚昌叔,好说歹说劝了一阵,这才总算是把这位老人家送走了。
这下应文华这次索性也不走了,就留在应俊家吃了晚饭。
生怕有人再搞出什么幺蛾子,把应俊惹毛了,最后把茶叶厂的大事给搅黄了。
而应俊也从应文华口中,了解到了昌叔一家子的情况,确实是可怜人呐……
比起他们一家子,应俊家的这点挫折,那就是小KS。
这昌叔的儿子叫应德才,原本也是工地里的一把好手。
凭着扎实的手艺,家里虽然不算很富裕,但吃喝不愁,也存下了一点小钱。
这样的家庭情况,在农村已经很好了,所以应德才很快就取了一个漂亮媳妇,当时可羡慕死了不少村里人。
可好景不长,在应德才有了两个儿子之后,由于家里开销巨增,应德才只能经常加班,多赚点钱来补贴家用。
结果就出事了,在工地干活的时候,由于太累,一下没站稳,直接从五层楼高的地方摔了下来……
最后,命虽然幸运的保住了,但人却彻底瘫痪了……
90年代的工地里,这种事虽然不多见,但也绝对不少。
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工伤的说法,对于这种事情,好心的老板就给笔钱,当医药费。
黑心的老板,直接不闻不问的也不是没有。人就一句:“他自己摔下来的,怪谁啊?”
当然,你可以找法院去告,但整套流程走下来,最快也要三五个月吧?而且赔偿的金额也不确定。
所以这种事,往往都是私了的……
应德才就这样拿了一笔钱,从此瘫痪在家了……
但这点可怜巴巴的钱,连医药费都不怎么够。
昌叔后来各种借钱东拼西凑,才算凑够了医药费。
而此后家里的顶梁柱倒了,这家子的情况就可以预料了。
更雪上加霜的是,应德才的老婆,在一年多后,实在受不了这种苦日子了,就直接逃走了。
这下子,就成了昌叔一个老人,要养一个瘫痪的儿子,和两个孙子……
这日子,有多艰难,随便一想就知道了。
而应德才的大儿子,也很争气,从小在各种帮忙干活的前提下,读书成绩依然很好,考上江南大学也是很有希望的。
但因为家里这个情况,竟然想下半年就不读书参加高考了。
反正拿到高中毕业证了,就想去外面打工赚钱。
这下可把昌叔给急坏了,所以才上演了之前的那一幕。
“哎,都是可怜人呐……”应俊听完后,在心中叹了一口气。
有些感触的应俊问道:“华叔,村里人经济困难的家庭还有不少吧?”
应文华回忆了一下,缓缓的回道:“我们应岩村也算是大村了,三百多户人呢。
我们这里整体经济还算可以的了,但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,也有三十几户。
不过应德才这种属于特殊情况,村里条件有限,也只能保证他们的温饱问题。”
此时的应俊,思绪却不在这里了,而是想到了一年多后的那场大地震……
应俊如今有钱了,却基本没做过什么慈善活动,看来今年这方面也要开始行动起来了。
企业或者个人做慈善,在后世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,那就是往往和借机邀名挂钩。
但应俊想说的是,只要是真金白银拿出钱来做慈善的,那就让他邀名!
这世上,不计较名利得失,真心做慈善的人,毕竟是少数。
大多数人有钱之后,做慈善就是了为了扬名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